第25章 宝可梦剑盾极巨化可以遗传吗

  第二十三篇望外的圣坛(下)

  他说:“就传统的理解而言,这个稿子写得不错,发掘了故事的基本蕴意,肯定了艰苦奋斗、坚韧不拔的精神。可细细琢磨一下,又觉得它还缺乏科学意识。之所以说它缺乏科学意识,是因为稿子没有用科学的眼光解析愚公移山的内涵,没有涉及可行性。

  “按照愚公的想法,把山铲平是可能的。因为山不会再增高了,挖下一尺则低一尺,这样下去,早晚有一天会将山铲平的。可是愚公却没有考虑到两个问题:一个是需要多长时间;另一个是能不能坚持下去。按照故事所述,太行和王屋方圆七百里,山高近万丈,而向渤海倒一筐土,则需要三个月的时间。如此下去,铲平两山所用的时间是一个大大的天文数字。因此实现愿望实属渺茫,虽然不等于零,但却趋向于零。实际上故事已经告诉人们,人力移山是不可能的,所以不得不请来根本不存在的天神来背山,以鼓励值得发扬的坚韧不拔精神。另一方面,愚公一家三代都去挖山,生活失去来源,维持已有的三代已属不能,说要子子孙孙延续下去,便成了天方夜谭。由此应该说,愚公的想法只有可能性,而无现实性。以可能性代替现实性,最后的结果不可能造福于子孙,而只能遗害于子孙。这一点稿子应该有所分析。”

  听到这里,剑之锋深感震动。一个已成定论的寓言故事还需要进行再解读,他想也没想过。

  “我认为方先生的意见是深刻的。”梁学明先生说。“我再补充一点。就思维方式而言,稿件也解析得不全面。应该说,愚公的思维方式有可以借鉴的一个方面,也有必须校正的一个方面。以少积多,以小积大,以无穷胜有穷,这是愚公的高明之处。但是他却僵化,死板,固守一方,不思变化,这是它遗害子孙的思想根源。

  “按照愚公的想法,挖山是为了生活方便。既然以生活方便为目的,也就不必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方法。只要不损害他人及社会的利益,什么方法都可使用,例如迁移到方便的地方去住。可是愚公恰恰选择了一种最为吃力、最难实现的方法,而且还自以为是,固执不化。照他这种方法做下去,几万代的子孙都会由于他的固执而白白吃苦。从这一点来说,称他为愚公恰如其分,实不为过。”

  “方先生和梁先生的意见振聋发聩,”李若水先生说,“过去不但没有听说过,而且连想都没想过。听了之后,引发了我的一种思考,供大家讨论。

  “在这个故事里,愚公和智叟都是各执一偏,各守一隅,互不理解,互不融通,各自生活在自......

  

  爱读小说 | 网站地图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