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章 泄矢艳春

  与作者的第一次见面是2012年9月28日,他说因为那天是孔子诞辰纪念日,是个好日子。当时觉得蛮搞笑,与朋友见面还要看日子,不过也觉得这个年轻人不一样,记得孔子诞辰日子的人在大陆来说也并不太多(虽说台湾把这一天定为法定教师节)。还未谋面倒也觉得他身上有几分正直,毕竟还能看出他有几分尊师重教。所谓“话不投机半句多”,第一次见面我们聊了一个下午,那么用“相谈甚欢”来形容是不够了,用“相见恨晚”四个字我觉得更贴切。

  他当时送了一本《观阴明道》给我,是一本解读《道德经》的书,当时具体聊了些什么我却也想不起来,但惊异于他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竟如此之深,与他的年龄确实不太相符。他给我的印象有一些内向,脑袋里装的东西与接受传统教育出来的孩子不太一样,对这个世界,他有他自己的视角和看法。当时见面并不知到他有写东西,后来无意间看到了他写的一些小诗,才发现他内心是如此的丰富,也越来的发现作者自己就像一个从古代穿越到现代来的侠客。看到他写的《来自猩猩的你》里面的张昊说话如此俏皮、活泼,尤其那句口头禅“猩猩你个香蕉皮”就觉得好笑,很难联想到是一个外表看起来木纳的小男生写出来的。

  世界上有多少扇窗,就有多少种生活。在这高速发展的、喧嚣的世界里,我们很容易疲惫,很容易对现实生活产生乏味的想法。《浮士德》里有一段诗:你的心在胸中闷得可怕?为什么一种难言的痛楚会把你所有的生机扼杀?上帝创造生气勃勃的自然,原本为让人类生存其间;可你却将它远离,来亲近烟雾、腐臭和死尸骨架。我不知道这段话是否能够描述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不安和恐惧?

  想起了2009年上映的那部电影《2012》,虽然平安度过了2012年12月21日,但自己的内心多了一样东西——末世情结。如果我们回首200年的现代科学历史,你就会发现,科学已经将这个世界破坏得面目全非。那么人类究竟错在哪里呢?有人将人类对自然的种种错误说成是工业文明的后果,事实上,根源并不在工业文明,而在于物质文明的总模式,在于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然。这个问题要回溯到我们这个星球的文明起源上,众所周知,我们这一代文明是物质文明。什么是物质文明呢?最直接的定义就是:物质文明是一种享受型文明。这种文明有两个基本的特点,一是自私,二是暴力。由此我们可以描绘出物质文明发展的总模式:物质享受的欲望--自私的品格--暴力掠夺的倾向。我们所有人现在都......

  

  爱读小说 | 网站地图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